智聚順德:跨界合作與社會創新論壇

順德 華桂園
農歷九月十七
宜: 交流 取經 接觸大咖
智聚順德:跨界合作和社會創新
活動背景
background
順德作為中國轉型發展的縮影,在光鮮亮麗的經濟成績單背后,如何補齊社會發展的短板,成長為一個更有品質、更具創新潛力的城市,值得每一個關心中國轉型、關心順德發展的人思考。
2011年,順德再次以改革先鋒的歷史擔當整裝待發,探索以社會創新為破題點,整合各方資源,用更高效的方式解決轉型順德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和挑戰。
這個金秋十月,我們將邀請政界、商界、公益界、學術界代表,聚焦“環保創新”、“社會影響力投資”、“社區營造”三大議題,聚集分散的力量,聯合跨界的智慧,把脈順德社會創新,探討如何打造跨界合作支持社會創新的生態系統,協力回應順德面臨的迫切問題。
舉辦單位
organizers
主辦單位
順德區社會創新中心
亞洲環保創新論壇組委會
順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
中大順德發展研究中心
支持單位
順德區產業服務創新中心
中國社會企業和社會投資聯盟
指導單位
順德區社會工作委員會
第一部分 開幕式和主題演講
09:00-10:30
跨界合作中的政社互動 何艷玲
跨界合作與社會創新生態系統營造 丁立
第二部分 亞洲環保創新論壇—順德分論壇
10:30-12:30
環保創新的潛能 邁克爾·諾頓
投資遠見助力環保創新:道和的環保企業孵化模式 葛勇
公眾參與環保的機制與實踐創新 馮永鋒
從國際談判到市場實踐:企業碳排放管理的機遇與挑戰 晏路輝
順德探索首個工業有機廢水處理項目 譚劍鋒
圓桌對話:跨界合作的價值空間
第三部分 企業社會創新O2O:順德企業的可為空間(社會投資分論壇)
14:30-16:30
企業社會責任和社會投資的全球趨勢和歐洲概況 邁克爾·諾頓
全國企業參與社會創新概況 錢為家
中國社會投資現狀、趨勢和順德的可為空間 神秘嘉賓
順德本土上市企業CSR實踐和基金會運作案例分享 張進銳
如何用眾籌玩轉社企 葉中平
做時代的社創客 劉石創
圓桌對話:企業社會創新的順德空間
第四部分 社區營造的“時”與“勢”(社區營造分論壇)
14:30-16:30
社區營造模式下的基層治理和發展趨勢 萬向東
再造故鄉:返鄉青年的社區營造實踐 陳統奎
從服務為本到社區為本:以倫教仕版社區營造為例 李僑明
一個社區的成長:社區互助參與營造模式淺析 吳楠
社區公共藝術和青年參與 黎 暐
我的社區我做主 邊莉君
圓桌對話:社區營造的“時”與“勢”
第五部分 活動總結(合場)
16:30-17:30
戰略合作伙伴簽約儀式
順德社會創業者聯盟成立儀式和"CSR千百十計劃"發布
演講嘉賓簡介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知名教授、博導。
研究領域:城市與地方政府管理、政府改革、非營利組織
學術兼任: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廣東省文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城市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
丁立 女士
恩派(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副主任,11年外企和10年公益組織管理從業經驗。曾在達能集團、歐萊雅、聯合利華等世界500強企業擔任高級產品經理、市場總監等職務。目前,整體負責恩派的外聯、業務發展和包括社會創新孵化園、公益創投、社會創業家學院、公益孵化器2.0等多個創新平臺籌建和項目督導。
邁克爾·諾頓(Michael Norton)先生
著名英國社會創新家,英國官佐勛章(OBE)獲得者,被譽為“歐洲社會創新教父”。
他曾經是一位科學家、銀行家。4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支持公益組織的發展,尋找更創新的行動方法,鼓勵公眾行動起來改變世界。1975年創建英國著名機構“社會變革指南”,為非營利組織提供信息、培訓和支持;1995年創立志愿行動創新中心,推動公益事業創新發展,并成功復制一系列社會企業。2000年創立了扶持 “無限基金”(UnLtd),從英國大彩票基金獲得1億英鎊,每年支持2000名初創型社會企業。通過“全球社會企業家網絡”,諾頓正在將UnLtd的模式在全球復制。2011年,創建了“國際社會特許經營中心”,旨在幫助國際上更多優秀社會企業通過復制擴大規模及社會影響。目前他正在中國推動為成功的社會企業家擴大規模提供支持。
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光明日報記者,環保界先鋒,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理事、自然大學發起人。一直致力于通過環保著作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并堅信公眾參與是解決中國環境問題的唯一出路。2006年以來,先后撰寫《拯救云南》、《不要指責環保局長》、《環保--向極端發展主義宣戰》、《沒有大樹的國家》、《邊做環保邊撒謊--寫給公眾的環保內參》、《為民間環保力量吶喊》等著作。
因不想做只會寫作的環保主義者,馮永鋒積極參與中國公眾環保活動,2006年底,他推動依托各地民間環保組織舉辦"自然大學",認為只有熱愛自然,才可能保護環境。在國內各民間環保組織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自然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課堂,體會自然保護之重要。
葛勇 先生
道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主任,先后供職于一家全國性行業聯合會和一家機械制造業領先的國際咨詢公司。
道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重點關注綠色教育和綠色經濟兩大領域。國內第一家專注于綠色中小企業孵化的公益平臺,自2003年開始,為數千家初篩企業和100多家深入輔導的企業對接融資超10億元。除了為環保型中小企業提供的能力建設和投資對接服務,葛勇還帶領道和針對綠色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投資潛力進行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為政策制定者和投資機構提供建議,致力于培育綠色市場,希望更加依賴市場的力量推動環保企業的發展。主導和參與編寫《綠色中小企業影響力報告》、《打造中國夢——投資中國綠色中小企業的從業者指南》、《中國碳計量與碳披露的商業案例》、《綠色中國夢——綠色中小企業影響力典范案例集》。
晏路輝 先生
碧桂園集團法務部總經理、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分管集團慈善事務。碧桂園集團曾于2002年創辦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國華紀念中學),面向全國招收家庭貧困的優秀初中生,使他們成為未來國家建設的精英,每年支出接近4000萬元。2013年,碧桂園集團成立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并通過基金會再次捐建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的民辦職業技術學院,擬分期投入資金約4.5億元,招收貧困學子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香港恒業集團與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順德圓方中外商務交流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社會企業)。
六十年代出生于順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碩士。1991年5月創辦(香港)恒業集團和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2011年7月開始,通過順德公共決策咨詢委員會參與順德社會創新。2014年初,以眾籌方式參與發起創辦社會企業—圓方中外。現同時擔任順德工商聯副主席、順德第二屆公共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法定機構順德文化藝術發展中心第一屆理事長等社會職務。
佛山市宜倍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深圳市淘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
中國農業大學自動化本科,美國阿肯色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耶魯大學醫學院Postgraduate Associate兼正電子發射掃描中心核醫藥臨床實驗員。曾任阿肯色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2012年7月,順德區政府引進回國創業,團隊獲得“南方智谷”項目資金900萬,擁有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2014年2月,獨立創業,構建閑置勞動力電商平臺(淘力),已獲得3輪天使投資。2015年7月,受邀鳳凰衛視 “全媒體大開講”,述說創業故事和商業模式。
陳統奎 先生
原《南風窗》雜志高級記者,上海社會企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海南博學生態村發展理事會創會理事長,全國返鄉大學生論壇發起人。
2009年,時任《南風窗》記者的陳統奎到訪臺灣桃米村,其社區營造的成功讓他深受震撼,2009年11月,他回到老家——海口市火山口地區的古村“博學里”,帶領村民走上了一條自下而上的生態鄉村發展道路。面對火山村惡劣的基礎條件,他四處籌措資源,帶領村民們一步步開拓,逐漸實現了水、電、路“三通”;還師法桃米村,積極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觀光、民宿等產業,希望將博學村從一個傳統農村,轉型成為一個結合有機農業、生態保育和休閑體驗的教育基地。他還與返鄉大學生一起,發起中國返鄉大學生論壇,搭建一個返鄉青年公益實踐交流平臺。
吳楠(阿甘)
美國UID建筑設計事務所首席代表
中國建筑東北設計院南京分院設計總監
翠竹社區互助中心理事長
明志公益發展中心副理事長
大方社區互助中心(南京)副理事長
社會服務委員會 會長
青谷營造社(無錫)副理事長
南京青年公益發展促進會社會服務部會長
1996畢業于東南大學建筑系,2008年起進入社區發展及營造領域,致力于社區參與互助的研究和倡導,對社區工作有豐富的經驗,指導孵化100余個社會組織,擅長俱樂部運營和建設,正在籌備中國城市社區白皮書的編制工作。
邊莉君/邊邊
江蘇無錫青谷營造社創始人。
社區互助會核心成員。數學老師出身,轉而投身公益十載。2008年發起青苗計劃,512地震,組建第一支到達災區的民間支教隊伍。2010年成立好家長公益聯盟,立足無錫為家庭成長提供平臺。2015年成立青谷營造社,關注城市社區及農村社區的發展模式。
分享主題“我的社區我做主”,主講社區互助會如何激發社區活力,倡導居民參與社區,自發成立社區俱樂部,繼而組織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真正讓社區成為居民們做主、自主自愿參與社區服務的案例。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